1. 首页
  2. 焦点新闻
  3. 详情页

考前睡不着急得慌?心理专家亲授“助眠偏方”

2025-06-04 16:37:21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高考前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底是大脑太兴奋还是心理太焦虑?有没有快速补觉又不影响次日状态的法子?”带着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切的问题,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专访了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行为科主任、主任医师史高岩,为大家解答考前失眠困惑,亲授科学“助眠偏方”。

  考前失眠:先辨清大脑“兴奋”还是“焦虑”

  “不少考生睡前会陷入‘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怪圈,首先要判断诱因。”史高岩告诉记者,大脑过度兴奋常由睡前刷手机、熬夜刷题等刺激性活动引发,伴随思维活跃、心跳加快等感受;而心理焦虑多源于对高考成绩的过度担忧,会出现心慌、出汗等应激反应。“大家可以做个简单自测:如果满脑子还在回放白天的复习内容,可能是兴奋作祟;若反复纠结‘考砸了怎么办’,大概率是焦虑在捣乱。”

  碎片睡眠法:凌晨复习党也能睡出高质量

  针对复习到凌晨的考生,史高岩推荐“睡眠周期补觉法”。“睡眠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比如凌晨3点入睡,睡到6点左右可完成两个周期,比硬熬到5点更解乏。”她特别强调环境营造的重要性:“耳塞、眼罩是必备神器,卧室温度保持在22-24℃最利于放松。”

  谈到快速入睡技巧,她现场演示了“4-7-8呼吸法”:“吸气4秒让肺部充满空气,屏息7秒感受腹部扩张,再用8秒缓缓呼出,重复5轮左右就能降低心率,帮助入睡。”

  助眠药物与安全替代方案:专业指导是关键

  “临时服用安眠药有风险,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史高岩提醒,如需用药需提前1个月找专业医生评估剂量,“曾有考生自行服用安眠药,结果第二天考试时头晕犯困,反而影响发挥。”

  她重点推荐了CBTI(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的核心方法:“刺激控制法很实用——仅在困倦时上床,若20分钟内未入睡则离开卧室,进行放松活动,直到有睡意再返回;床仅用于睡眠,白天避免无事卧床,每天固定起床时间。”此外,通过睡眠日记调整卧床时间的“睡眠限制法(不低于5小时)”、纠正“必须睡满8小时”的错误认知等,也能帮助考生打破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

  失眠急救包:考场上的清醒指南

  “万一高考前失眠整夜,考场上可以尝试这些‘急救技巧’。”史高岩建议考生提前准备“清醒物品”:“进考场前可用冷水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通过外界的物理刺激提高清醒程度;考试中若感到困倦,可喝几口水、嚼几粒薄荷糖,或在太阳穴、印堂等位置涂抹清凉油,利用清凉气味提神醒脑;也可在座位上轻轻扭动脖子、伸展手臂,促进血液循环。”

  史高岩强调,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比拼。带着这份专业“助眠偏方”,愿每位考生都能睡个安稳觉,在考场上绽放最佳状态。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