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焦点新闻
  3. 详情页

畏寒者“不怕热”?警惕:“畏寒”文化病真的会夺命!

2023-07-10 09:47:00 来源: 杭州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

  流言

  高温天气里,在一些人感叹“这条命是空调给的”的同时,却另有不在少数的人——甚至包括医务工作者,深受传统文化“畏寒”的影响而对吹空调过分警惕,提出很多所谓的“科学禁忌”。他们可能还会自觉自己不怕热,从而疏于采取降温措施。然而,这些人真的更耐热、更能安全过暑吗?

  分析

  2023年的6月份以14个高温日追平了历史纪录(之前仅在2000年7月份达到过同样高温天数),7月份,整个华北继以持续高温天气开局。

  高温带来的最大健康威胁是热病,其中又以热射病最危险——几乎每一次大面积热浪都会造成为数众多的热射病,其中只有少数会被报道。北京今年见诸报端的第一例热射病死者仅有57岁。在许多国家,热射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其它自然灾害的总和。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加剧,这种威胁只会愈加明显。

  何为热射病?通俗解释,热射病即严重中暑。当人体散热能力无法抵御高温环境时,体温急剧上升,持续的高温破坏对温度敏感的神经组织,出现头痛、头晕、痉挛乃至昏迷的神经症状,继而破坏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很多热射病的幸存者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痴呆、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等,严重程度与重度中风不相上下。

  热射病是病死率非常高的危急重症,未经治疗的重症热射病患者死亡率超过10%。如果是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将更高。热射病死亡的原因多来自脑水肿、休克、心力衰竭、凝血障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热射病更青睐什么人?

  与很多疾病不同的是,热射病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高温,因此在现代社会,它是一种相对容易预防的疾病。目前人类科技能够提供的预防热射病的最佳武器就是空调。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空调作为预防热相关疾病的首要措施,建议在热浪袭击期间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如果家里没有使用空调的条件,建议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比如商场、车站等。哪怕一天在空调环境里停留几个小时都可以大大降低热病的发生率。CDC同时也强调不要依赖风扇降温,当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风扇就再也起不到降温防中暑的效果。其它手段如多饮水、少穿衣在极端高温情况下也只有辅助价值。

  大多数热射病病例都是发生于没有空调的环境下。上世纪90年代,美国芝加哥两次遭遇热浪袭击,1995年热浪造成了750人死亡,死者多为住在市中心的贫民和老年人,既没有空调又因为治安问题而不敢开窗。其后当地大范围安装空调,1999年再次遭遇热浪袭击时,死亡人数降至80人。

  调查发现,这一次死于热射病的很多是热浪袭击时不开空调的精神病患者。同一年的热浪袭击中,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进行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趋势。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热浪袭击中,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热病的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的三倍。部分原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独居,并且对自身的感受失调,而高温会加重这种认知失调,让他们处于一种“不知道热”的状态。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居住区缺少空调,另一些则是感受失调后让他们不知道应该打开空调。部分死亡现场的勘查也符合这个结论,很多精神病患者被发现时房内又闷又热,空调处于关闭状态,再加上闷热天气尸体容易腐烂,现场大多惨不忍睹。

  “空调病”“畏寒症”都是文化病

  空调的优点很多,可以精确地调控温度和湿度,让人感觉更加舒适。而且空调同时配备了过滤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对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有一定预防作用。其缺点是需要依赖能源。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不愿意使用空调,或者不敢放心地使用空调,制造一些并没有科学证据的禁忌。也有不少人在使用空调时出现头疼、乏力、关节痛的各种症状。但这种现象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在东亚人群中尤为常见,几乎每个国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案例。这种对空调的恐惧还见于医疗保健方面的专业人士,几乎在每个关于防暑降温的新闻后面,都会有专家建议空调不能使用时间过长、不能正对着人吹、不能温度过低、不能吹脑后风(所谓“神仙也怕脑后风”)等。

  我们的文化和地域近邻韩国也有类似的情况。韩国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关于凉的传统禁忌,比如中国人熟悉的产妇坐月子、不能碰凉水等。韩文中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用来描述遇凉不适的词,被翻译成“空调病”(air-conditioningitis),这个词也被中国人使用,但作为专业术语出现似乎仅见于韩国人发表的文章。韩国也有医生接受媒体采访谈论怎样预防“空调病”,理论与建议都和中国专家类似。

  这种对凉的过度恐惧几乎百分之百来源于文化影响。学术界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畏寒症”(frigophobia),被认为是一种和汉文化息息相关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仅刻意避开冷和凉的食物、空气和物体,而且还对凉的东西有文化上的恐惧,认为这些东西属阴,而阴气过重则会影响健康乃至致死。女性被认为是偏阴体质,所以畏寒症女性更多见。男性中则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叫做“缩阳症”,认为寒冷会让阴茎缩到腹腔里,从而致死。极端寒冷时阴囊确实会向腹腔收缩,但这与缩阳症并不是一个概念。大多数缩阳症患者的外生殖器并无异常,症状大多是来自心理恐惧。

  不管是畏寒症还是缩阳症,都是在某一种特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焦虑症。所谓空调病的症状,只要离开空调环境,就会自动消失,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可以遗留长期损害。

  这种根植于特定文化背景的症状表现,被归到文化病的范畴。其特点是症状的产生来源于某种文化认识,而缺少客观的病理生理基础。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病,畏寒症、射精恐惧、担心“肾亏”则主要见于受中医和道教文化影响的文化圈。

  有些文化病对健康无害,但有些会威胁健康,畏寒症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极端高温频发逐渐加剧的背景下。文化对一个人的感知产生显著影响,畏寒症不仅让人对凉的东西过度恐慌,还会提高对热的忍耐力,自觉不怕热。但自我感觉不怕热未必就不容易得热射病,反而因为对降温措施的排斥而更容易中招。

  这与前文所述精神病患者因感觉失调而“不知道热”可以做对比。实际上,畏寒症这种源于文化迷思的精神心理障碍,在耽误防暑这方面与精神分裂症有异曲同工之处,其自我感觉不怕热实际上更类似于“不知道热”,属于一种不易察觉的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会妨碍人的本能,导致对病因和防治方法都简单明了的热病失去自我拯救的能力。目前还缺少畏寒症与热射病的相关性研究,但几乎每年都有因为不愿、不敢(其中一些是出于经济原因)开空调而导致的热射病个案被报道,致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破解之道

  一边是致死率极高的热射病,一边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心理恐惧诱发的症状;前者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器官损害甚至死亡,后者只是一些可逆的症状。在极端高温天气加剧和频发的背景下,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做出选择。

  但实际上,破解这种文化病带来的偏执很不容易。这样的偏执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他人。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文化病患者,他们不仅自己不敢开空调,还阻挠别人使用空调。而要说服他们有时比登天还难:任何科学道理都很难攻破这种由文化迷因构筑成的思想堡垒。

  要破解这样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在文化层面做长久的纠偏工作。

  首先人们需要了解热病的危害。虽然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但普通人对热病的认识并不足够,大部分人的经验限于常见的轻度中暑,不了解重度热病的痛苦和风险(包括后遗症)。

  其次还要普及热病预防和治疗的科学知识。民间的很多防暑偏方,以及一些商业化的防暑产品,几乎都有害无益,比如一些含酒精的防暑中成药。

  要解除人们对空调的恐惧,专业人员应该避免宣扬一些没必要的空调禁忌,多宣传空调的重要性,以及极端高温天气不开空调的危险性。

  在一些公共场合,偶尔会遇到畏寒的人要求关闭空调的情况,甚至会因此产生争吵和纠纷。这就要求现场的服务人员和管理者将空调作为公共卫生产品,不能因为部分人而违反常识,损害其他人的健康。必要时可以考虑将有类似要求的人安排到单独的不开空调的空间。

  对于那些听不进科学道理的守旧者,也许还可以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跟他讲道理(暂时不去管它是否科学):古人对致病因素的总结有六淫,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热,你不能只畏寒而不惧热;阴阳学说强调平衡,空调正是对于过热天气的一种平衡。

  最后一招,我们或许还可以残忍地把前文提到的那个调查结果告诉他们:精神病患者因为“不知道热”而不开空调,所以成了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结论

  受文化心理的影响,畏寒者的“不怕热”可能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认知失调,其“不知道热”的表现与精神分裂症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是热射病的高危群体。由此而来的所谓“空调病”也并没有证据证明会造成长期损害。因此,在极高温天气里,应当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要破解不吹空调的非理性行为,需要全社会在文化层面做长久的纠偏工作。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