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名为“湄公河大坝监测(MDM)”的美国项目因多次发布数据指责“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地区国家缺水”受到关注。但清华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该项目发布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借湄公河对中国大打“水舆论战”,其目的在于挑拨地区国家关系,破坏澜湄合作氛围。
据媒体公开报道,MDM是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一个项目,由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运行。该机构近年来持续在湄公河问题上抨击中国,但中国行业专家普遍对该项目的数据准确性和动机持怀疑态度。该中心两名关键人物——阿兰·巴西斯特和布莱恩·爱勒——近年来持续在湄公河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
MDM项目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频率发布澜沧江干流上11座中国大坝的水文水位监测数据,不断向下游国家释放所谓“危机预警”,借以挑拨中国和下游国家的互信与合作。
中国科研人员在经过详细测量与分析后发现,MDM项目的结论中有严重错误。清华大学相关研究小组3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小湾水库在2020年三个时间段的水位监测数据为例,MDM采用卫星遥感方式监测到的数据,和实测水位的升降情况完全相反,误差高至3到10米不等。
此外,该项目对景洪水电站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的水位监测数据几乎完全和实际数据对不上。清华大学一名专家告诉记者,景洪水库较为狭窄,MDM项目基于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水位提取方式难以获得高精度结果。而从澜沧江上另一个主要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的数据来看,其2016至2021年的水位提取结果也显示,MDM项目的部分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差。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除小湾、景洪、糯扎渡几个水电站之外,MDM项目对于其他水库水位和储量监测结果与实际水位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对于狭长的水库。
MDM项目的“数据偏差史”由来已久。2019-2020年,该项目曾掀起一轮“中国大坝威胁论”的舆论高潮,称湄公河下游发生的干旱应该归因于上游中国水库蓄水,但尴尬的是,其自身得出的结果就存在矛盾。上述专家表示,“事实是,中国在那一年也遭受严重干旱,却坚持向下游放水170亿立方米,以帮助下游国家缓解干旱。”
此外,《环球时报》记者还发现,MDM项目公布的另一些数据严重离谱:该项目在脸书上的一个帖子声称,1月31日至2月6日的一周内“景洪大坝出现144立方千米的明显限流”。但《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发现,144立方千米这个数据比整个景洪大坝的整体库容量还要大数十倍,甚至比流域内45座大坝的一周累计放水量还要多1000多倍。
专家指出,MDM项目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他们时不时举办在线论坛,并发动媒体和一些所谓“非政府机构”炒作中国大坝对下游国家的不利影响,却对这些水利设施对下游国家干旱的缓解作用视而不见。而事实上,澜沧江径流量仅占澜沧江一湄公河全流域径流量的13.5%,澜沧江出境水量对湄公河整体水量影响非常有限。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专家葛红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正在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等多边机制在亚太事务中谋求更多利益。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正加快在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水资源政治化”的步伐,通过非政府组织、智库、游说者和媒体手段多管齐下,试图在东南亚播下地区国家和中国不和的种子,以遏制中国在东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中国政府多次呼吁域外国家停止对湄公河水资源问题的炒作和干预。相关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出现一些外国机构和学者所说的“水冲突”,相反各方以水为纽带不断深化互信合作。自2020年11月起,中国开始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澜湄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网站也已开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