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辟谣头条
  3. 详情页

以“共治”应对网络虚假信息传播

2021-09-26 15:01:31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虚假信息泛起,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治理虚假信息需要政府、媒体平台、专家和网民群体等各方参与,共同扩大虚假信息治理的“合作圈”,以“共治”应对虚假信息的漫延传播。

  普及公众知识盲区 形成圈层共治能力

  互联网让不同区域、不同观点的人们有了共同的意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极大程度满足人们寻找抱有相似看法群体的愿望,而信息内容的真假与否却极易被忽视。

  “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这是17世纪中国古籍中关于地震预报的记载。在一些地质奇观“发烧友”的内心里,他们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让“地震云”这个概念出现在网络空间,让相关谣言误导网民。实质上,云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大气圈当中完成的,而地震是发生在岩石圈里面,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云可以预示地震的发生。

  信息时代,网络内容生产传播成本降低,众多信息真假掺杂,更需要公众注重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理性表达。一个清朗的信息环境,需要发挥每个普通人的作用。

  提升公众辨识能力 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深入分析虚假信息传播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利益驱动提供虚假信息传播速度;二是社交互动提供虚假信息传播环境;三是“想象的信息价值”成为虚假信息传播原因。

  网络虚假信息传播严重误导公共舆论,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面对虚假信息,需要执法机关、职能部门、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多方共同行动、齐抓共管,才能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在人人都是麦克风时代,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公众更应提高网络素养、辨别信息来源、学会交叉验证。主流媒体则应做好信息“把关人”的作用,生产准确信息,弘扬正能量、好声音。

  加大机制体制建设 形成网络治理共识

  “东门失条扁担,西门说是造反。”正是古代谚语里对虚假信息传播导致谣言四起的形象表述。

  国内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每一次的疫情局部暴发,总会有人铤而走险,为博取关注,故意在社交媒体制作、发布、散布涉疫谣言,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要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相信随着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凝聚网络共治力量,形成网络谣言人人喊打的治网格局。(图/文 宋盈滨)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