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焦点新闻
  3. 详情页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这些知识要掌握

2025-07-31 14:41:32 来源: 济南疾控微健康

  提到乙肝这“不请自来的捣蛋鬼”,可别大意哦~它就像一个潜在的“健康杀手”,一旦找上门,可能在肝脏里“安营扎寨”,搞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这些大麻烦,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乙肝疫苗的出现,为我们抵御乙肝病毒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乙肝疫苗,助力大家科学防控乙肝。

  乙肝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损害肝脏。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病毒可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疫苗的 “神奇” 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疫苗中含有经过特殊处理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当它进入人体后,不会导致感染,却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当真正的乙肝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能迅速将其清除,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

  新生儿是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时给新生儿接种疫苗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要尽早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然后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要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

  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未接种过或未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补种,以建立充分免疫保护。

  高危人群

  包括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等,推荐接种乙肝疫苗,但需要结合个体乙肝疫苗接种史及抗体检测结果综合评估。

  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

  目前我国常用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 “0、1、6” 方案:

  “0”:指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或其他人群首次接种的时间。

  “1”:指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

  “6”:指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

  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低热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如果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

  常见问题解答

  接种乙肝疫苗后就一定不会得乙肝了吗?

  虽然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很好,但并不是100%的人接种后都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而且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因此,接种后可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如果抗体水平较低(抗-HBs <10 mIU/mL),需要及时补种。

  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要做检查吗?

  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前,可以不筛查HBV相关指标,对已知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者,无需再接种。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一般情况下,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需要在不同的部位接种。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