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焦点新闻
  3. 详情页

从生产到检测全流程升级!新国标如何让卫生用品更 “卫生”?

2025-06-18 14:10:41 来源: 济南疾控微健康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 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产品卫生提出更高要求。从原料到生产,从检测到使用安全,新国标究竟藏着哪些 “硬核升级”?今天就带大家划重点,一起解锁 “卫生用品安全指南”!

  适用范围更明确

  新标准明确规定了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抗菌、抑菌目的的一次性日常生活用品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妇女经期卫生用品、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厕所用纸)和卫生湿巾、抗(抑)菌剂、一次性内裤、化妆棉、卫生棉等其他卫生用品。

  原材料要求更严格

  禁用物质

  原材料应符合消毒产品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无毒、无害。原材料中不得添加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药品及其同名原料等一系列禁用物质,不应使用废弃或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

  生产用水

  根据产品工艺规程选用符合相应产品质量标准的生产用水。

  有效成分

  卫生湿巾、抗(抑)菌剂和其他含有抗(抑)菌成分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含量。用于手、皮肤、黏膜的产品,限用物质使用浓度应符合标准里限量要求规定,原材料中有标准规定的限用物质时,应在包装上标识。

  生产过程更规范

  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与产品卫生指标中“初始污染菌”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产品卫生要求更完善

  增加理化指标

  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和用途,增加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

  调整微生物指标

  明确了“卫生栓(内置棉条)”的微生物指标,提高了抗(抑)菌剂的微生物学指标要求。

  细化毒理学试验

  根据产品用途以及接触皮肤、黏膜的不同,细化了毒理学试验项目。

  检测方法更科学

  优化微生物检测

  调整了真菌检测方法,优化了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中采样数量、接种样液量。

  更新残留量检测

  优化了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

  增加新检测方法

  增加了新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空气采样器法、产品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眼刺激试验样品处理方法等,尤其是增加了高吸水材料性能试验方法,使检测更全面准确。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