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夏日的脚步,济南市6月1日正式进入2025年汛期。今年汛期将持续至9月30日,其中7月至9月为主汛期。
往年数据显示,汛期将集中全年约75%的降水。我市夏季汛期内降水频繁,局地性暴雨时有发生,具有突发性强、来势猛、速度快、降水时间集中等特点。加之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在极端灾害性天气条件下,这种地形极易诱发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
为有效应对暴雨灾害,请大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关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依据预警级别迅速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避险措施。
【实用指南:安全度汛“全场景”攻略】
本报联合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精心编制“汛期安全指南”,覆盖市民生活、出行、居家、工作等核心场景:
1.雨天出行“避雷针”:
行人:非必要不出门!如需外出,务必远离积水区(尤其不明深度区域)、远离带电设施(电线杆、路灯、信号灯、广告牌)、避开漩涡喷泉。
骑车者:降车座、稳重心,首选雨衣,慎用雨伞(金属杆危险),避开湿滑、坑洼路段。
乘车人:公交站点勿拥挤,车辆未停稳、车门未开启时切勿紧贴车身。
驾车族:低速挡行驶,拉大安全车距,避免急刹急转!水深超轮毂一半勿强行通过。熄火被困速弃车撤离!
2.家庭防汛“防护网”:
场所防护:地下室备好防水挡板;低洼车位车辆提前转移至高处;低楼层住户随时紧盯水位;高层住户关注供电稳定性。
联防联治:积极参与社区排查隐患、储备物资(沙袋、挡水板等)、应急演练。
应急物资:家中常备“防汛应急包”(内含应急灯/手电筒、哨子、救生衣/漂浮设备、急救药品、瓶装水、方便食品、备用电源等)。
3.老旧房屋“加固令”:
重点防范:房屋进水、老旧墙体隐患、夜间断电。
紧急措施:及时用木板、塑料布封堵门窗缝隙;旧棉被浸水可堵下水道反涌;院内沙袋堆砌呈“人字形”重点保护燃气表、电表箱。
夜间要点:睡前手机充满电!床头放置哨子、强光手电、漂浮手环;贵重物品、重要证件提前打包置于高处。
4.山区避险“警示灯”:
高度警惕:密切留意极端天气预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前兆(河水突浑、异常轰鸣、裂缝加剧、树木歪斜)。
避险三原则:
选对路线:向垂直山洪/泥石流方向两侧高地迅速转移,勿顺沟跑或下山!
抛弃重物:果断舍弃影响逃生的物品。
夜间警惕:保持警觉,听到异常响动或警报立刻行动。
灾后注意:确认安全再返家;防范二次灾害;配合卫生防疫。
5.企业防汛“行动令”:
重点防护:防厂房进水、设备淹水、物流瘫痪。
关键措施:仓库货品垫高;精密仪器覆防水膜;地下配电室等加装挡水板/沙袋;疏通排水系统。
员工安全:为外勤人员配GPS定位应急设备;成立24小时应急小组;明确清晰的撤离信号和路线。
灾后恢复:及时拍照留存设备浸水证据报保险;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全面排查厂房结构安全。
6.游客安全“提示卡”:
行前准备:密切关注目的地天气及景区防汛预警;备好防水背包(内装水、高能量食物、充电宝、保温衣、常用药);保存景区应急电话。
遇险应对:保持冷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疏散路线撤离,切忌慌乱乱跑。
7.儿童安全“守护盾”:
家校联动: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暴雨天避险知识(校内安全、上下学路线、居家防护)。
应急包:为孩子准备专属“暴雨应急包”(手电、哨子、小饼干、水、联系卡)。
安全教育:教会孩子识别危险、正确求救、牢记重要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