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招季
求职路上一定要擦亮眼睛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
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
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大家的就业权益
面对“套路”和“骗局”
一定要修炼一双防范求职诈骗的“火眼金睛”
“黑中介”陷阱
案例:
小宋通过“中介”找工作,“中介”称能安排高薪岗位,但要报名费和住宿押金。小宋交钱后,对方没安排面试还索要体检费,小宋拒绝后,“中介”失联,小宋损失200元。
套路解析:
此类骗局以“高薪、轻松、无门槛”为诱饵吸引求职者上钩。诈骗分子假借中介之名,通过收取报名费、保证金、培训费等名目骗取钱财,随后便消失无踪。
警方提醒:
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中介违法,求职者要选择有正规资质、诚信度高的服务机构,查看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不轻信口头承诺,要签正式协议。遇到 “黑中介”,权益受损保留证据报警。
“培训贷”陷阱
案例:
求职者小王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包就业、高薪兼职”的广告,联系后被告知需参加某培训机构的课程,并承诺培训结束后可安排月薪过万的工作。小王在对方引导下办理了贷款缴纳学费,但培训内容毫无价值,承诺的工作也未能兑现,反而背上了数万元的贷款债务。
套路解析:
此类骗局以“包就业、高薪兼职”为幌子,诱导求职者办理贷款缴纳培训费用。实际上,培训内容多为敷衍了事,承诺的工作更是子虚乌有。
警方提醒:
员工培训成本一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对经付费培训可录用、包就业等要求,求职者一定要警惕“挂羊头卖狗肉”陷阱,谨防既被坑骗一笔培训费,又浪费时间精力,最后学不到什么本领,更得不到理想的工作。
“内推保过”陷阱
案例:
求职者小陈购买某机构“互联网大厂内部推荐名额”,签订“不过全额退款”协议。三个月后被告知“岗位取消”,机构以“服务已产生成本”为由拒绝退款。
套路解析:
伪造大厂人事经理聊天记录、员工工牌等素材,通过PS制作虚假录用通知书,利用大厂招聘流程长的特点拖延时间。
警方提醒:
正规企业官网均声明“不授权任何机构收费内推”。登录工信部ICP备案查询系统核验招聘网站资质。保存转账凭证,遭遇诈骗可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