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焦点新闻
  3. 详情页

天气虽转凉,手足口病仍需防!

2024-11-19 20:57:22 来源: 济南疾控微健康

  家里有娃的,注意!注意!再注意啦!

  别以为天气转凉,各类病毒就“歇菜”了,

  TA们可是“铁打的牛马”!

  比如,手足口病!

  不想孩子遭罪,爹妈崩溃!

  预防8大招!赶紧学起来!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约占发病人数70~85%。据近几年监测结果显示,5~10岁的患儿占比有所增加,发病年龄有所后移。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每年自5月下旬开始发病数出现上升,7~9月份为全年发病高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后移趋势。

  哪些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共有100多个血清型别,根据其基因特性分为A、B、C、D四个组。根据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引起我市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血清型,主要以A组和B组肠道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型(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由于EV-71灭活疫苗的应用,我市肠道病毒71型(EV-A71)发病占比下降。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都有啥?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方式为:

  ▶ 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 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可不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有的病例皮肤出现大疱样改变。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甚至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危及生命。家长朋友们如发现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且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嗜睡、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状时,需尽快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01

  打疫苗

  EV-A71仍是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元凶”。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建议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EV71疫苗,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但请注意,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如柯萨奇病毒A组(CVA)。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02

  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儿童、家长、看护人在外出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等情形下要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03

  远患儿

  防止交叉感染,不与患儿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

  04

  少聚集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05

  常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06

  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日常衣物和被褥要经常晾晒。

  07

  勤消毒

  门把手等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08

  多观察

  流行期间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观察孩子体温的变化。

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版权所有